“流芳”——越劇宗師尹桂芳誕辰百年圖文展近日在上海中心38樓匠心環(huán)廊舉行。展覽分為尹桂芳的家國情懷、尹桂芳與她的舞臺伴侶、尹桂芳與她的師友等6大部分,以“看圖說話”方式再現大師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她塑造的近百個經典藝術形象,揭示她“不亂于心、不困于情”的一生。
尹桂芳入行時,對當時越劇舞臺上盛行的幕表戲、路頭戲,痛感其從內容到形式上的陳舊和落后,認為有求新、求美、求精的必要,“如不順應時代,劇種的前途是危險的”。袁雪芬在大來劇場舉起“新越劇”大旗,把話劇與昆曲兩者長處結合起來的表演,引起尹桂芳的極大興趣,認為這是一條越劇發(fā)展的新路。1944年9月,她與竺水招在龍門大戲院毅然投入到“新越劇”改革中。
尹桂芳改革演出的第一部戲,是根據張恨水小說改編的時裝戲《夜深沉》。編導于吟在回憶文章中說:“1944年,名藝人尹桂芳、竺水招聘請我去龍門戲院搞革新……《夜深沉》彩排了兩次,演出那天,尹桂芳、竺水招和全體藝人首次用上了油彩化妝,全團一片喜悅?!币鸱荚凇褒堥T”編演新戲的同時,還特別重視對傳統(tǒng)劇目的改編和加工。《何文秀》原是越劇的“看家戲”之一。為了使演出有新意,尹桂芳改編新本,其中“訪妻哭牌”一折,尤為精彩,把每一個字的輕重徐疾都做了精心安排,唱來纏綿跌宕,自然流暢,收到繪聲繪色之效。尹桂芳在參與改革之前,曾演出過《紅樓夢》,由她飾演的賈寶玉已頗具尹派藝術特色,其中“寶玉哭靈”還在1943年就被錄制成了唱片。改革中,她又讓紅英重新編導,增強了賈寶玉的質樸純真感。她集賈寶玉稚氣、秀氣、才氣、憨氣于一身,將人物演得活靈活現,感情跌宕起伏,特別是“寶玉哭靈”中的三聲層次分明、撕心裂肺的“林妹妹”,令觀眾聽后心酸大慟。
美國電影《月宮寶盒》也給了尹桂芳創(chuàng)作靈感,她建議編劇把故事背景移到中國,改編成一個蒙古族題材劇本,這就是《沙漠王子》。劇中“算命”一曲,風靡一時,至今仍是代表尹派風格的優(yōu)美唱段。《沙漠王子》以后,尹桂芳把目光轉向現實生活,編演時裝戲,于是就有《回頭想》《秋海棠》《浪蕩子》等劇目的問世。演時裝戲時,傳統(tǒng)程式用不上,尹桂芳就到生活中去觀摩,尋找人物的生活原型,提煉他們的舉止神態(tài),體驗他們的性格心理。如她為飾演浪蕩子金育青,曾經到鄭家木橋等陋巷去觀察“小癟三”們吆五喝六的情狀,回家還要摹擬,于是有了劇中披麻袋、趿拖鞋出場的樣子。尹桂芳為了演好女小生,曾向男班小生學習。進上海后,她遍觀其他越劇女小生的戲,還觀摩京、昆名角俞振飛、葉盛蘭的身段和氣質。與尹桂芳合作的余彩琴說過:“別說觀眾迷尹桂芳,我做花旦的也迷尹桂芳呢!”
“流芳”——越劇宗師尹桂芳誕辰百年圖文展展品,由福建芳華越劇院、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及藝術品收藏者張勇、尹桂芳家屬范益美、范東東提供,許多為首次公開。中國唱片(上海)有限公司出版的《如尹隨行——一代風流尹桂芳百歲誕辰紀念》限量珍藏版黑膠唱片也已進入制作期,將于明年3月1日問世。